|
您的位置:首页 >> 城市名片 >>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 |
|
|
|
|
|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57年特大洪水”于1958年10月1日建成的。它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塔址由时任哈尔滨市市长吕其恩确定。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是目前哈尔滨开埠以来最年轻的一类保护建筑。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由基座塔身、喷泉、围廊和广场等四部分组成。塔的基座呈方形,上窄下宽,带有收分,由深绿色花岗碎石砌成,非常坚固耐久。基座上方采用了波浪式水泥杆,镶嵌着与真人大小一样的24位古铜色人物浮雕。塔高22.5米,塔身椭圆形,每周由20块反弧形凹槽的花岗岩组成,线条清晰,明暗对比强烈。塔身的顶部雕塑着高为 3.5米的工农兵知识分子的全身立像,也有俄罗斯人参加抗洪场面。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高举着红旗,象征着在党的领导下,哈尔滨人民以英雄的姿态征服了洪水,正沿着社会主义光明大道奋勇前进,突出了攻无不克,塔镇江天的主题思想。
纪念塔在周围布局上,以塔后身为中心设有20根科林式圆柱,顶端用一条宽带将圆柱两端的画壁连结在一起,组成一个35米长的半圆形罗马式回廊。塔基的上下两层水池,分别标志着1957年和1932年两次特大洪水的水位。而在水池之上的塔基上,一根金黄的金属线,标示着“98年特大洪水”在8月22日出现的历史最高水位。
1990年,哈尔滨市建设部门在防洪纪念塔前的水池里安装了一组大型音乐声控彩色喷泉,给哈尔滨市增添了一大景观。
2003年,市政府又对沿江一线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造,防洪纪念塔广场周围进行了拆迁整治,环境随之提档升级。如今,“一江、一塔、一街”三大景观已经有机地融为一体,夏观景,冬赏雪的防洪纪念塔,日平均接待中外游客十万人之众,现已成为哈尔滨名副其实的标志性建筑。它代表着这座英雄城市历史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2010年,防洪纪念塔及周边区域再次进行规划设计,沿线建设5个大型广场,即九站广场、时代广场、通江广场、防洪纪念塔广场和景阳广场。广场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一期重点对防洪纪念塔广场实施扩建改造,将西侧万达至江边闲置空地与斯大林公园连成一体,改造面积5000平方米,在防洪纪念塔东广场即防洪广场至井街段新增4处入口和1处公厕。对通江广场、九站街广场、时代广场实施过渡性绿化,其中通江广场市场拆迁后新增面积采用榆树、杉树等进行绿化,新增4处小入口;九站广场新增绿化面积5000平方米,新建道路100延长米;时代广场采用榆树、柳树等树种进行绿化,广场内铺设1500延长米甬道,冬季滑冰场采取在松花江面设置的方式。
|
|
|
|
|
|